小说《莲塘浮生》(344)吴卓翰知道自己该出手了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浮生——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344)
(微信读书上有机器人朗读的本书音频,欢迎收听)
【逢周初连续三天发布】
三四四,吴卓翰知道自己该出手了
福州话、闽南话里的“刣侬/刣人”,跟“杀人”有多么不一样呢?
“刣侬/刣人”比“杀人”强烈。
本书作者程老汉小时候,听到“刣侬”这个词,会害怕。
“刣”是“屠宰”的意思,而“屠宰”是针对家禽家畜的,猛地被用来针对人,给人一种把人当成牲口对待的感觉。
“刣”是个形声字,左边的“台”表音,右边的利刀旁表义。
福州话、闽南话,这个字都按表音的左半边来读,不知为什么普通话会读成“zhōng”。
《康熙字典》将“刣”标注为“音锺”。
《康熙字典》是根据金代字书《篇海》做出这个标注的。
(上图:康熙字典【子集下】【刀字部】刣。)
“刣”,新的《辞海》、新的《辞源》皆未收。
1983年版的《辞源》,号称“古汉语专门工具书”,用繁体字排版,却也没有这个字。
也没有“”字。
……
许多许多汉字都没有。
程老汉觉得这比较遗憾。
历史上所有的汉字都是中华瑰宝,以“古汉语专门工具书”自诩的《辞源》应该收齐所有的汉字一个不落,为什么要做取舍呢?
小婿做了一个网站,收录中华经典。
他一个字一个字地校阅。
他的一位老师对他说:“你错一个字就会下一次地狱。”
对中华瑰宝的敬畏,就在这一句话里。
话说1934年4月22日,恩敏和女儿、雅茹和3个子女,两家人从福州西门外怀安村的墓山往下走。
路上,恩敏问雅茹:“你一家人怎样来的?”(原话:汝蜀厝侬怎样来其?)
雅茹:“坐三轮车遘(到)外头路口。”
恩敏问:“那现在怎样回家?”(原话:许仱怎样转厝?)
雅茹:“现在要去路口碰运气,看一看会有三轮车不。若无就要走。你呢?”(原话:仱着去路口碰时道,看蜀看会有三轮车无。若无就着行。汝哩?)
(上图:1929年福州街上的人力车。)
恩敏:“我有汽车,大嫂你们坐我车回去,我送汝各侬。”(原话:我有汽车,大嫂汝各侬坐我车转去,我送你们。)
雅茹很惊喜:“哎呀,正是哦,汝有汽车。”
第一次认识恩敏,就是人家开车送她一家人去雪峰寺。
看官或问,雅茹带着3个孩子,恩敏带着女儿,一共6人,岂不是超载吗?
不要再问这个问题了,1930年代,就没人管这个事。
再说了,恩敏的车挂着的车牌,号码后面有个括弧,括弧里面有个“免”字,一看就是军队的车,谁爱管?
话说中国最早的汽车车牌,是外国人在上海发放的。
1912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决定给上海的汽车发放车牌,每张车牌每季度缴交白银15两税金。
就是说,车牌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就伴随着收费。
但各地的政策不一样,就连车牌各地的格式都不一样。
1930年代,在福州,军队的车辆免交税金,车牌上的那个“免”字意思就是免税车的意思。
就这样,恩敏又一次载着雅茹和她的孩子们回家去也。
下一个周日,4月29日,雅茹领着孩子们到南台看望依公依嫲(祖父祖母),外公外嫲(外祖父外祖母),中午在依公依嫲家里吃饭,晚上在外公外嫲家里吃饭。
那天晚饭时,外孙女友玲对外公外嫲说:“前一星期日去墓山扫墓的时候,遇到了依敏叔叔,到后来我们都坐依敏叔叔的小轿车回家。”(原话:前蜀拜日去墓山硩纸其时候,有罩着依敏家家,遘尾侬家都坐依敏家家包车转厝。)
话说福州话里的“有”字,有时候作用跟英语的“have”很相像,放在某些动词前面,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过。
福州人说礼拜几的时候,会省略掉“礼”字,直接说成“拜几”。
包车=小轿车。
吴卓翰一听,心中大喜:“有衣食。”
“衣食”是生计,“有衣食”从字面上讲是“生计有着落”,而在占卜的时候说“有衣食”,意思是吉兆显现。
话说,1933年1月下旬,恩敏载着吴卓翰和女儿雅茹以及男女外孙们去福州北郊的雪峰凤凰山崇圣寺(雪峰寺)做法事,祭祀亡故的女婿林皓民。
起初吴卓翰坐在前排副驾驶座上,因雅茹晕车,恩敏就建议吴卓翰父女换座位,说坐在前排会舒畅一些。
就这么一换座,让吴卓翰心底的一个念头瞬间就明亮了。
话说自从女婿林皓民遇难之后,吴卓翰就一直想为女儿再找一个夫婿。他知道,这事只有他出手才行,雅茹自己不会去找的。
让女儿再婚,恩敏不就是最好的对象吗?
可是,他又怕恩敏对他反感。
自己是不是利用了恩敏的忘年交关系来为女儿谋利益呢?是不是占人家恩敏的便宜呢?
“贪嗔痴恨爱恶欲。”
我是不是“贪”了?
我是不是“爱”了?
爱,在这里是指偏爱、偏心。
作为一个佛教徒,吴卓翰对自己是警钟长鸣的。
他跟恩敏的忘年交,从来不关利益的事。
他们因佛结缘,平平直直。
在福州话里,平直=正派。
不能让这么平直净洁的关系“走味”。
可是,我家依茹,多么好的一个诸娘侬(女子)啊。
她若做乞(嫁给)恩敏固然是她的福气,可是恩敏若讨遘(娶到)我家依茹,不也是恩敏的福气吗?
损人不利己,自然是不对的。
可是,如果利己又利人,有什么不对呢?
利己又利人,太好了啊。
佛陀都主张利人利己的。
当然,佛陀是主张先利人后利己。
先后顺序不一样,境界就不一样。
我吴卓翰先是为女儿依茹图利,然后才利恩敏。
吴卓翰一时陷入了天人交战之中。
一会儿觉得自己没错,一会儿又觉得自己不对。
一会儿觉得自己该出手,一会儿又觉得不该出手。
一会儿想,真心为女儿为恩敏,就该出手。
一会儿又想,可是恩敏会怎么看?他人又会怎么看?
他精通易理,能掐会算,可他却不敢给女儿算这一卦。
算到女儿跟恩敏有缘,怕自己会很进取,最后弄巧成拙。
算到女儿跟恩敏没缘,怕自己会不甘心,最后也是弄巧成拙。
4月22日雅茹和恩敏在墓山不期而遇,吴卓翰觉得,那是天意。
吴卓翰知道自己该出手了。
他问友玲:“会知道依敏去给谁扫墓不?”(原话:会八依敏去共底侬硩纸卖?)
友玲:“杜长官。依敏叔叔跟我妈讲的。”(原话:杜长官。依敏家家共我妈讲其。)
杜长官指的是杜锡珪。
吴卓翰说:“这话没错。旁边还有一台墓,是依敏老婆的。依敏是去给老婆扫墓的。”(原话:者话无郑。边兜固有蜀台墓,是依敏老婆其。依敏是去共伊老婆硩纸其。)
雅茹、友玲还有男孩子们都呆住了。
雅茹不安地说:“哎呀,依敏老婆没了?我不知道,一句都没问候人家。”(原话:哎呀,依敏老婆无去了?我卖八,蜀句都无将问。)